欢迎访问hg8868皇冠官方网站 !

今天是:

线上展厅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学 > 教学资源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环境艺术系2022届毕业设计展

发布时间:2022-09-12

前言


公共环境艺术是解决“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综合学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工具与手段,它不仅承载着对人类当今及未来生活的冀愿与思辨,更蕴藏着人类艺术理念的生活观。从古代诗情画意的空间营造到如今的“生境责任”、“空间平权”、“土地激发”、“新旧更迭”....无一不是它的研究起点,而它研究终点,无谓有无....,我们抱着艺术家的情怀与工程师的思维在研究路径的双行线上指向未来。
      在这个多元发展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时代,环境设计力图以整合的环境意识融合各学科成果,根植社会需求、居民需求及生态需求,构建更加健康的人居环境体系,2022届毕业设计作品以“人与自然关系”及“空间与人文关系”为方向,展现了对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社区与健康生活、文化与历史延续、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独特且真切的思考。以年轻活跃的思绪突破传统的藩篱,在传承与创新中创造新人居。

undefined



 


寄语


人生节点皆为序章,因奋斗得以升华。常带求知之心,将专业之所学献予社会、献予人民。迎朝阳而激励,奋斗于日,沐晚霞而自省,无愧于时。愿一路乘风破浪,体青春之乐,享灿烂人生!

——公共环境艺术系主任 宋益民


景观规划设计方向

01

《野生野趣—马鞍山小泉塘郊野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王梦姣

指导老师:张从如

设计说明:此次设计场地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小泉塘,位于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场地内资源丰富,适合作为郊野公园来缓解城市压力、带动乡村发展。本次设计以特有自然资源来激活场地,突破国内郊野公园”在郊不在野“的困境,通过营造点、线、面三种不同形态的活动空间,结合场地内不同高差进行相应设计,并针对不同人群设置相应的野趣活动,营造一个野生、野趣的野趣公园。同时寻求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结合现代的农业战略和技术,创造文化特色、环保科技、景观丰富的农业发展空间,达到城乡共建、共兴、共享,为城市人群提供自然的家园,为原著居民还原记忆中的故乡,为自然环境缔造自循环的生态结构。

undefined


 

02

《基于生态自组织的后工业环境修复研究——芜湖造船厂再设计》

作者姓名:刘颖洁

指导老师:倪妮

设计说明:城市滨水工业区所蕴含的独特的工业文化,成为了场地改造中重点关注的场所。本案通过对拥有悠久历史和优越位置条件的芜湖造船厂(老厂)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开发改造,将城市原有公共空间与重新开发的滨水空间有机结合,成为城市滨水公共综合中心,同时兼顾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相互促进发展,达到全生态自组织的状态。这也是滨水工业废弃地景观空间和土地利用开发新的契机和突破点。

undefined


 

03

《撒野地图—以儿童网络依赖为导向的游乐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黄诣鑫

指导老师:倪妮

设计说明:方案针对目前在儿童群体中出现的网络依赖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设计通过对交往互动空间、陪伴成长空间、模拟游戏空间以及自然体验空间的功能划分和布局,以达到减少儿童网络依赖问题和重建儿童与自然、社会、家人及同伴的联系的目的。通过对游乐景观设计分析,以及对有网络依赖的儿童群体的调查,得出游乐型景观不论在交通流线还是区域划分,景观配置还是植物分析中,都是很好的为儿童设计的健康成长环境的景观。

undefined


 

04

《柘皋古镇北闸老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李梦康

指导老师:李锡坤

设计说明:本项目以打造柘皋文旅新地标,打开柘皋镇旅游市场为目的,以保护、更新、修缮为主要规划策略,提升设施,打造名片,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原始风貌、地域文化融合为原则,对场地进行特色主街打造、街头小巷公共空间特色打造、更新修缮生态打造,完成柘皋古镇的生态文化老街建设,用景观发挥场地商业潜力,打造美食巷落,建立北闸老街特色门户,打造和谐、生态、多元互动、地域文化于一体的北闸老街,促进北闸老街的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与文化共鸣、人与自然共鸣,唤起生态之歌。

undefined


 

05

《向野——社区尺度下的可食用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李秀秀

指导老师:宋益民

设计说明:“向野而生,生在乡野”。分析国内外未来社区空间模式设计,系统调研未来社区空间模式设计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提出目前未来社区空间模式空间设计的不足之处,重点分析研究怎么在空间划分和功能上的设计,并能带给居住者舒适、便捷的休闲空间。功能需求上以人性化为主,可食用空间模式设计合理的功能划分,以满足都市农业模式使用功能的合理布局与设计。了解环境设计中植物与人类之间的主从关系,意识到社区空间不只是单一的娱乐休闲的聚集场所,还可以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设计。而功能的确立则要通过实际展出造型性的逻辑分析。

“向野”意在将城市中的人们带回大自然中去,将常规的社区公园中的观赏景观替换为可食用的农作物,在保证绿化的同时,增加经济价值和教育意义,同时让城市中的人们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

undefined


 

06

《马鞍山市当涂水泥厂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宋寒芹

指导老师:宋益民

设计说明:该项目是马鞍山市当涂县的一个水泥厂景观设计,旨在为厂区提升环境质量,减轻工厂现存的各类污染问题,并为厂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

本课题主要针对水泥厂厂区内环境,打造一个绿色的工厂景观空间,用自然的力量柔和的处理环境问题。在生态上利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及生态浮岛等技术,达到视觉和感官上的新体验,打破水泥厂传统观念里的印象,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充分利用工厂厂房的造型,运用曲线造型使景观和厂房达到和谐统一。

undefined


 


07

《山水寄园—基于生态农业背景下的都市生态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陈燕宇

指导老师:张从如

设计说明:本方案的设计主要为都市的生态公园设计,创作的理念来源与一种动态平衡的设计理念。在尊重地域原有地貌演变发展的脉络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场地进行设计,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一处既满足生态园功能需求,并兼顾都市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的生态公园,使其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栖息地,以此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undefined


 

08

《伊甸新章—基于老年生活的养老社区设计》

作者姓名:陈孟龙

指导老师:蒋雪洁

设计说明: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我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取决于我们的五种感觉。”

因此我依托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这五种感官来展开对老年社区的设计。在当下许多年轻的儿女不放心把父母安置在老年社区中,环境和氛围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老年人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体验到温馨的感觉,况且老年人的身体感官会逐渐的退化,所以环境的舒适好坏变得尤为的重要。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人体感官入手,以此来达到让生活幸福感增值的目的。当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增加,能够让年轻儿女放心的把父母安置在养老社区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儿女赡养老年人的重担。


 

09

《沈阳市铁西工人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李浩然

指导老师:李锡坤

设计说明:整体设计延续整个空间的形式,通过分析居民生活、场地历史条件、文脉来提取元素,用到整体社区设计上。同时用设计心理学来丰富项目,通过行为层、反思层、本能层、体量化社区形态来打造万物互联的形式,让整个单调空间增加趣味性以及探索性,采用量化的折线增加场地的流动起来,让人们交流起来。通过五感与景观的结合来让人体会,重拾起最原本的敏感。通过折线增加社区的动感,让人通过光影和AI技术展示整个园区的前世今生,看到未来的变化,幻想更好的未来。运用立体设计手法把空间丰富起来,让社区的人更好的感受自然生活,通过万物互联把自然、空间、人的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自我感知的空间,让人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学会放慢脚步。

undefined


 

10

《千江徽月:多维共享的“城市客厅”》

作者姓名:黄琦

指导老师:张从如

设计说明:本方案是对于集古镇改造、商业景观、社区空间、生态保护等于一体的空间模式设计,系统调研了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公共空间及旅游业的未来发展,重点在于研究如何平衡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之间的关系,缓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激活原本老旧、缺乏活力的公共空间,唤醒老屯溪的独家记忆,给居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活动场所和体验。

undefined


 

11

《络活·还乡——仙游木兰溪景观绿道再改造设计》

作者姓名:蔡嘉君

指导老师:蒋雪洁

设计说明:该设计主旨通过点的络活改造从而衍生至面的效应,达到整体空间的激活。

设计从三个角度进行设计,五个点作为络活的切入点,以渐进式的手法,将不同的设计角度插入空间中。不同的络活节点因周围的环境、受众人群的不同,采取的设计角度主旨也不同。串联整个空间的同时,从人流多的科技节点逐步向人流中且安稳的居住节点转变;再从人流中的居住节点转向人流少的文化艺术节点,从而达到递进有致的空间规划和空间主题,最终达到络活整体空间的效果。

undefined

 
12      
 

《循环的城市-马鞍山和县兴圩村乡村小学振兴及校园环境设计》

作者姓名:刘佳乐

指导老师:宋益民

设计说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和2035年长远规划的重要工作任务。建设一所高质量乡村小学,可以有效的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更好的传承乡村文化。将装配式结构应用于乡村小学建设,可以更好的解决贫困乡村在振兴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好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undefined


 


建筑室内设计方向


01

《寒暄-融合九砂村村落文化的会客厅设计》

作者姓名:鲁雨慧

指导老师:王雪洁

设计说明:本作品基于探析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九砂村的民宿改造建设。通过考察和学习当地文化民俗、饮食和生活特色,研究当地古民居建筑特点,结合现代居住习惯,将原传统民居经过改造后可继续利用,为人服务,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发掘传统中的文化因子及有利于其形成的建筑语言,重现当的文化氛围,并将其与现代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结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注入传统的文化因素。

了解环境设计中造型与功能之间的主从关系,意识到风格的确定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而是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合理设计。而功能的确立则要通过实际展出造型性的逻辑分析。

undefined


 

undefined


 

02

《像人间——城市益智类探索概念性空间设计》

作者姓名:袁梦

指导老师:毛元仁

设计说明:在物欲横流的快餐时代,人们更加渴望精神上的食粮,让心灵进行沉浸式放松休息。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群体的生活之中,自己于他人之间关系是我们无法摆脱的矛盾。不知当我们面对选择时,我们是坚持自我还是贡献群体?当我们认识到自身人性的弱点时,能否克服直面自我的恐惧?本作品基于现在流行的益智类探索空间加入戏剧化的空间设计,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对人性的弱点的思考。通过镜头脚本转向为空间脚本,一个空间一幕景。

undefined


 

undefined


 

03

《叠续——黄山江汇映像艺术馆》

作者姓名:刘浩辉

指导老师:刘林钰

设计说明:艺术馆是现时代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为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承载着创造社会文化和普及艺术教育的功能。对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的率水、横江、新安江三江交汇处建造艺术馆。建筑外观根据黄山市独特的山脉之间的互相串联,起伏的波状,似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相互连接叠加,加上建筑主体部分陷入底下,只裸露顶在地面,与江面的水体相倒影。外墙材质用到清水混凝土压力板,朴实的外表给人一种易接近但又不失高级。室内用到的都是以三角形形式出现,艺术馆内的顶部三角形高低错落拼接布满整个空间,门窗部分同样用到三角形状金属边框加玻璃的结构出现,顶部吊落传统徽派建筑木雕,体现当地文脉特色。续述黄山山体的特色,内部空间与周边自然的共生。

undefined


 

04

《融创—阳产土楼乡村书咖设计》

作者姓名:沈琦颖

指导老师:王雪洁

设计说明:作品是基于阳产土楼的特色下进行的书咖设计,主题为“融 创”,意为融合与创新。原址是村里的学校,是一代村民回忆的地方。场地位于阳产土楼的最高处,是最佳观景点之一,也是游客游览的主要路线。设计保留了原有校舍建筑,进行深入改造,增加村民与游客的活动空间,修复主要道路,增加新式建筑。游客可以在游览途中在此休憩,阅读一些当地文化书籍,并提供喝茶空间。同时设计了很多观景空间,方便游客坐下来欣赏风景。

undefined


 

05

《瓦观阁——采石矶游客中心》

作者姓名:朱林森

指导老师:刘林钰

设计说明:马鞍山又称“诗城”, 因唐朝诗人李白而得名。诗仙李白游历天下,来到马鞍山采石矶,因其壮丽的山水,在此作下数首流传天下的佳作。

本案便以李白的诗句意境为中心,结合采石矶山体流线,创造出“瓦观阁”的建筑造型。瓦片作为中国传统屋顶的元素,通过屋顶与建筑空间的融合,将诗句中“风吹动水面,拍打起的浪花。有屋顶瓦片那样高”的意境表现出来。以诗句为灵魂,自然环境为躯干,运用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手法,便是本案的设计思路。

本案目的:重塑历史,打造具有采石矶特色的李白文化游客中心。

undefined


 

06

《和县”兴圩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朱一凡

指导老师:李锡坤

设计说明:本项目位于和县厉阳镇兴玗村,兴圩村原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落后、空间封闭急需改变,首先保留原有场地院落对庭院从新进行规划,中间设置聚集性质广场,划分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破除党群中兴与村子的界限,塑造开放式党群中心。重置功能划分,动静分明,体量中加入天井,使空间分段,有节奏感。屋顶全部使用坡屋面,看上去错落有致,还增设了室外走廊,促进室内外的交流,走廊外部用镂空的水泥砖墙分隔室内外,阳光透过砖缝,形成独特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景象,使得建筑整体充满灵活性。

undefined


 

07

《运漕久栖—隐于市客栈》

作者姓名:胡静宜

指导老师:刘林钰

设计说明:本方案选址于含山县运漕古镇,运漕古镇本身旅游价值高,但受经济所限制。镇里居民老人小孩偏多。客栈的经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镇内名胜古迹也较多,是一个古镇风韵和人文情怀的小镇。客栈以徽派建筑的月亮窗和木质纹机理为为灵感设计。公共空间的有就餐区域,静谧幽香的茶室以及休闲阅读区域,公共区域的多样性为客人带来不同的体验,客房也为游客休闲娱乐的同时享受良好的休息时光。客栈为各类不同需求的人群带来不同的体验,本方案的设计是为了到此而来的客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undefined


 

08

《”今时明月”以新安江沿岸村落九砂村民宿设计》

作者姓名:李涵

指导老师:王雪洁

设计说明:“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穿越时空,照亮古今,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该设计选择明月作为设计概念,强调了九砂民宿作为旅人的栖身之所引领游客沟通古今的功能。该项目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江沿岸的九砂村,身处于山水画廊之中,坐山揽月,引江入怀。到访的游客大多以游览新安江山水画廊为目的,在九砂村过而不留,因此,要在九砂村打造以特色住宿,以新徽式生活为核心吸引游客在九砂村“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闲下来”,让游客在江边渔村慢慢体味“徽”式生活。此次设计在保留原始建筑的前提下进行了扩建与改造,采用了大量的本土建筑材料构建室内与室外,设计了三个具有家庭属性的套房:朔月居、望月居、晦月居。

undefined


 

09

《筚路蓝缕,功不唐捐——林迪生纪念馆设计》

作者姓名:魏传胜

指导老师:刘林钰

设计说明:本次课题立足于纪念缅怀林迪生先生这一主题展开纪念馆空间设计,从林迪生先生的生平事迹、遗物作品和社会地位等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且提炼出能体现林迪生先生的标志性的元素,运用到专题纪念馆空间中。选址于林迪生先生亲手创办的小学进行翻新改造,并于内设计纪念馆,将展馆划分专项区域对应相应展区,促使参观者在观展中了解林迪生先生的生平为人和事迹,同时进行追忆缅怀。展馆空间以“纪念林迪生先生”为切入点,进行科普人物事迹和追忆缅怀先人的设计方式的探索。秉着尊重纪念大教育家的态度,了解林迪生先生的生平事迹并设计展出,挖掘更深层次的设计理念,寻求在当下如何呼吁缅怀纪念英雄人物的设计方法。

undefined


 

10

《墨趣书屋——探究运漕古镇文化交流空间》

作者姓名:魏慧

指导老师:刘林钰

设计说明:墨趣书屋位于安徽省含山县运漕古镇之中,书屋坐落在裕溪河对面,建造书屋,是为了给古村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一个让人静下心和游客休憩的地,让当地居民和游客在书屋中感受自由和快乐。书屋共有两层空间,集书店、阅读、咖啡、文创礼品等空间为一体,打造运漕古镇文化生活空间。书屋的首层是主要是阅读空间,书架和顶部的设计参考徽派月亮门的元素。还做了一个的对谈剧场,可用来不定期做分享会,文化交流活动和观念对谈,有利于运漕文化传承和当地村民阅读交流的积极性。二层主要是针对游客休憩和观景的空间,由于书屋是坐落在裕溪河的对面,二楼也是作为一个观景空间。

undefined


 

11

《老有所趣——运漕古镇老年活动中心》

作者姓名:张慧琳

指导老师:刘林钰

设计说明:本设计定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古镇,当地中老年人比重大,同时缺少特定人群活动空间。以中老年人为服务对象,设计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关注有更多空闲时间的老人,鼓励老人们多活动、多社交。室内采用原木和暖色艳丽的色彩为老人打造出充满自然、祥和且充满生命力的居家环境。各种灯光投射出的光源都为暖色,家具都以布艺木艺为主要选材,整体格调设为红色,为的就是能让老人在活动中心有更加舒适的感觉。在娱乐设施方面,为了能让老人多进行动脑动手的有益的活动,给老人提供了多方位的娱乐设施,包括影视、棋牌室、茶室、阅览室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场所安排合理并且多样化,让老人有了自主多方面的选择。

undefined


 

12

《安隅—常州青果巷民宿设计》

作者姓名:赵露露

指导老师:郭圣能

设计说明:该民宿空间位于常州青果巷,常州青果巷素有江南第一巷之称。为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特色民宿的文化内涵,常州乱针绣,竹刻工艺等“非遗"项目,走进空间。增强了居住旅客的文化体验感,让游客在感受美丽的风光同时,还能更深地体会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undefined


 

13

《众·创-基于弹性空间理念下旧工厂改造的创客空间探究》

作者姓名:毛雪纯

指导老师:倪妮

设计说明:此方案为重庆九龙电厂改造,将空间划分为三大区域:创客空间,老年空间,少年空间,主要为创客提供使用。在改造过程中,突出弹性设计理念,在发生灾难时,将改造的创客仓库进行应急避难,实现空间多变性,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进行规划改造,将空间折叠多功能,在少年老年空间区域创客进行教学娱乐合一模式。并且采用了折线长廊因素将多个功能区进行连接。

undefined


 

14

《正棱山庄——未来社区改造》

作者姓名:林嘉炎

指导老师:张从如

设计说明:社区的改造选择与马鞍山正棱山庄与佳山二村这两个社区的合并。设计参照以立体城市与花园住宅相结合,在原本的社区基础上打造一个”数字化“,”人本化“,”生态化“的未来社区。加以完善城社区的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加强社区在城市中的作用影响。且基于疫情之后,社区的重新规划设计更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更加确保了社区的安全性。

undefined


 

15

《新时代背景下大潭村活动中心设计》

作者姓名:王振天

指导老师:毛元仁

设计说明:地平线上的空间角度千变万化,建筑和公共空间的组合有很多的讨论空间,直角与直角的组合中界限过于清晰,室外空间也会有清晰地边界。模糊地平面与建筑的界限以此大限度提高有限空地的建筑室外功能,且室内功能不会有太大影响。此案将建筑顶部做成与地面连接的坡道,而坡道用阶梯形式组合,人们可以在阶梯上休息,交流,放空自己。室内下陷一层增加建筑在有限用地中的使用面积。在功能上可以满足交流,休息,学习,运动等需求。希望在使用这些空间的时候能够加深各个村民之间的感情,让建筑更有温度。


 


公共艺术方向


01

《“奇幻的城市——微世界”公共艺术创作》

作者姓名:杨子昕

指导老师:宋益民

设计说明:这个作品主要运用纸雕的形式表现出层层叠叠的效果,以达到梦幻的效果以及一种纵深的空间感。整个画面主要围绕城市元素展开,加入了一些植物与微生物的元素,在展现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内在因素的同时加入了一些科技感的设计,表示一种自然环境与现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一种共生,一种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的微观世界,提倡现今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要忽视自然环境的一种保护,增加其奇幻性及未来感。

undefined


 

02

《黑色的海 鲸的栖息地--锻铜浮雕设计与制作》

作者姓名:苏代顺

指导老师:鲁勋洲

设计说明:金属铜为载体,“鲸”为主体元素辅之以生活垃圾为副元素构成一幅铜板浮雕来表达环境保护的主题,铜延展性高、有特有的肌理质感、耐久抗腐蚀,是民间传统手工艺工艺性强、亲和性强。蓝鲸目前地球上生存的已知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很强的代表性,它的力量、线条、质感、肌理都是非常强的可以在铜的表面很好的表达。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清晰可见的,受环境污染侵害的动物以及自然生态,塑料垃圾的废弃有很大关系,将生活垃圾散落在鲸的周围鲸组合成一个画面来表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03

《欢歌如潮——平面公共艺术设计》

作者姓名:陈金豆

指导老师:蒋雪洁

设计说明:欢歌如潮——平面公共艺术设计理念来源于对农民伟大劳动的赞美。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力军,是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种类不仅有种植粮食的粮农,还有果农、菜农、棉农、养殖户、专业户。他们在食物的背后默默劳动着,有了他们辛勤的付出,我们才能吃上生活中的许多食物。欢歌如潮——平面公共艺术设计在画面设计上着力营造农民的劳动之美。


 

04

《“共存”公共艺术创作研究》

作者姓名:付梦娜

指导老师:郭圣能

设计说明:作品是以环保的角度来诠释森林与荒漠的共存现状,不以传统的角度而是采用不同的角度并且以人为主体物,然后以此为基础展现出森林与荒漠的各自特点,呼吁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环境的现状,并且不再乱砍滥伐破坏原本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森林免于荒漠化。并且在主题之中加入动画电影元素引发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熟悉感从而达到对作品主题的兴趣。

undefined  

05

《朽骨重肉、朽木生花——公共艺术装置设计探索》

作者姓名:何锦

指导老师:蒋雪洁

设计说明:作品提取了建筑物中的几何元素与树木中的曲线元素,几何感极强的几何体长方体是至刚之美,至阳之美。干净利落的几何体具有雕塑般的力度。相比硬朗的直线,曲线有一种包含万千现象不断变化的美感。曲线美是自然、生活中最本真原始的美!东方之美以“和”为美,刚柔并济、阴阳相衬。这件作品主体构成是由木制龙骨作为内部支撑结构,然后用铁丝网,塑性石膏布固定其表面,最后使用墙面浮雕艺术粉进行细节刻画创作。整体较为朴素,注重质感,作品色彩主要以灰色、白色为主,期间点缀以小面积的其它颜色。

最终呈现一个公共艺术装置作品,作品表达的是事物得到新生,向阳而生的精神,突破重重障碍想要重获新生的品质。整体作品想让观看者在观赏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作品的力量。

undefined


 

06

《呼吸》

作者姓名:胡飞龙

指导老师:鲁勋洲

设计说明:解析生境的意义从中感受到的是生物以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导致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因素有很多,环境破坏的因素有很多,我想到的是空气污染,我抓住废气的排放和空气中的粉尘为核心对自己的毕业作品进行创作,人们通过呼吸使得很多废气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其中污染物和细的粉尘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我想通过艺术夸张的方式扩大这种颗粒,使其变得可视化,让人们可以通过肉眼观测处其中的危害。结合装置艺术的特点来进行创作,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呼吸,多跟不同粗细的透明塑料管缠绕成肺的形状来代表呼吸道管,里面循环的是混浊有颗粒的水,配备一个风感应的触发装置,可以通过对触发装置吹风来控制主装置里的液体流动从而实现装置的互动性,通过这种既有互动性又具备可视化的形式扩大空气中的污染物颗粒来呼吁人吗看重生态保护。

undefined


 



07

《“印记”马鞍山佳山路新岗社区公共艺术设计》

作者姓名:黄佳欣

指导老师:郭圣能

设计说明:《“印记”马鞍山佳山路新岗社区公共艺术设计》这件作品由是作者在老旧小区调研时经过一盏破旧路灯时获得的灵感,以废旧零件和石膏为主要材料,作品的上半部分通过挤塑板和石膏绷带融合组装成具有侵蚀效果的墙面,作品的下半部分是通过不同形状的零件和老旧物件粘连组合来模拟城市的钢筋铁骨。整件作品是立体的,可以通过组装焊接安装在室外空间。“印记”的创作目的在于重建模糊的城市记忆,同时也注重作品的延展价值。让作品讲述城市过去的故事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让城市的记忆通过物质的形式得以保存。

undefined


 

08

《三星伴月——树脂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姓名:黄烨盈

指导老师:毛珠明

设计说明:该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整个作品分为左中右三部分,提取三星堆中其他文物特色设计成莲花状,并分成三层,每一层上面有三只鸟我进行平面化处理,我在太阳的周围加入了一些放射状的线,模拟哥特建筑中的玻璃花窗的构成,从上往下线条逐渐变细且颜色逐渐加深。该作品整体采用金色色调,并将青铜神树元素拆解,融入了西方玻璃花窗的结构特点,希望通过光影效果达到玻璃花窗的投影效果。

undefined


 

09

《悬溺》

作者姓名:李满

指导老师:郭圣能

设计说明:画面主要元素有珊瑚和美人鱼组合而成,主体是一个美人鱼,和两侧的珊瑚礁共同构成作品。将具有海洋生物代表性的珊瑚作为背景,与主体人鱼共同构成作品,人鱼公主以献祭的姿势半浮空中慢慢幻化成泡沫,美丽的阳光倾洒其上,人鱼公主的表情是洒脱是得尝所愿的释然,暗示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海底深处一片宁静美好。


 

10

《叙——纤维艺术公共艺术装置设计》

作者姓名:马笑

指导老师:毛珠明

设计说明:将纤维艺术与绘画相结合,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在此作品中,其图案大都根据特定节气动植物或节气特定习俗绘制而成,融合中国传统配色,大气又不失雅致。一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其次也体现出东方精神的文化底蕴。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轮回,承载二十四节气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来向观者叙述自然的变化,生命的变迁,并与观众形成心灵的共鸣。结合环氧树脂,内置节气代表植物等,将植物封存起来,通过悬挂的形式展示,并组成点、线、面的形式构成,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undefined


 

11

《共生与侵蚀——生态化公共艺术设计》

作者姓名:孟德俊

指导老师:蒋雪洁

设计说明:作品想表达“我”通过自身行动可以改变“我”自身周围环境,同时自身周围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我”自己自身状态,“我”与自身周围环境既共生又相互侵蚀。作品借鉴了亨利·摩尔的艺术概念观察自然界有机形体(如甲壳、骨骼、石块、树根等)中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系,自然力赋予形态的影响等等,使自己的作品尽量符合自然力的法则,女性的躯干具有曲线的美感和生命感选用了女性的躯干作为载体,同时结合山、石、天然隧道的形态制作空洞体现空间形态虚实的关系。

undefined


 

12

《”琴律”——基于磁流体技术下的声音可视化与互动性艺术装置研究》

作者姓名:明巾英

指导老师:刘辉

设计说明:基于对传统乐器的兴趣和目前不断西化的生活现状,做的一系列雕塑装置作品希望能够引起人们重视和反思,选用二胡、马头琴、月琴三个传统乐器进行元素提取,将民族乐器进行解构且用榫卯工艺进行重组,利用磁流体技术将声音可视化,以传统乐器为视觉载体传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undefined


13

《林深时见鹿》

作者姓名:潘珣

指导老师:蒋雪洁

设计说明:画面主要元素由动物和植物组合而成,背景为森林深处,主体是一只九色鹿,想传达给观者的感受是动植物之间的一种和谐共处的默契。这幅作品灵感来源于李白诗词中那句原句“树深时见鹿”,这句诗描绘出一幅静谧幽深美好的景象。我踱步在森林的小路,周围满是静谧,不见人影,偶尔看见小动物从草丛钻过,森林幽深,我踱步来到溪水边上,便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画中的鹿我选取了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的形象,因为九色鹿象征着温润善良、诚实守信、勇敢正义的品质。色彩搭配上运用了丰富饱满的填色,营造出一种灵动梦幻的美感。

 

14

《石色—基于釉色、肌理表面下的陶瓷艺术创作》

作者姓名:饶教武

指导老师:刘辉

设计说明:万年高岭石,千年风化为土,一朝洗练为泥。一件陶瓷作品的诞生,本质是从石头到瓷器的过程。这是材料的演进,是时间的秩序——陶瓷艺术创作中不可逆的时空秩序是可以被打破乃至重塑吗?陶瓷作品通常只呈现材料的最终形态(瓷),而我也尝试呈现作品材料的起源(石)。原本历时性的陶瓷生成(石-瓷)与陶瓷溯源(瓷-石),共时性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常规陶瓷创造的时间界限,又凝结出新的时间线。

 

15

《“奇幻的城市—奇海幻界“公共艺术创作》

作者姓名:石雅楠

指导老师:宋益民

设计说明:以亚特兰蒂斯为灵感的出发点构思一座海底城市,来一场海底世界的旅行。整体作品国绕“奇幻””生境“两个词语,意在体现人类与海洋生物的和谐统一。画面主体为哥特式形式的悬浮城市,而在周围围绕了一圈海洋生物如珊瑚鲸鱼和鲨鱼等主体画面为纸雕形式,外部用木框进行组装 用雕刻刀在已有的草稿上雕刻出自己需要的图形。最后进行装灯,完成整个作品。

 

16

《”奇幻的城市——共生“公共艺术创作》

作者姓名;杨加玲

指导老师.宋益民

设计说明.随着高建筑的出现,城市逐渐变得灰白,与生态环境也越来越远城市的形成需要土、框架结构形成,将城市进行倒置,借鉴青苔的生长方式,和它的环境,将其放大制作微观世界,自然一点点"侵蚀*城市也在装饰城市。使其形成一种逆“生长”并对其进行“侵蚀”。通过软陶制作仿生植物对其进行侵蚀,利用高纯度的色彩形成对比希望警醒人们保护城市,保护环境。

 

17

《光隐——陶瓷艺术创作》

作者姓名:王晓娜

指导老师:刘辉

设计说明:作品以菌类植物——蘑菇为切入点,蘑菇作为一种真菌,参与大自然的有机物质的分解,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在作品中,对蘑菇的伞褶部分进行抽象、简化、变形,并结合平面构成,创造出不同的肌理,表现出大自然中植物富有生机、自由生长的状态,体现出“菌生万物”的主题思想。作品为一组,共12个,主要色调为红、黄、蓝三原色,单个作品呈现渐变的效果。同时作品对陶瓷这一材料进行探索,将陶瓷与可燃物——纤维玻璃进行结合,烧制出薄胎瓷器,薄可透光。

 

18

《将至·气—公共装置艺术设计》

作者姓名:王耀祖

指导老师:郭圣能

设计说明:当下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异常紧张的时代,人类的不自律的活动使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加剧。我尝试通过作品呈现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空气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自工业革命以后开始被急剧污染,因此我以空气为主题进行创作。煤炭自工业革命开始就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但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氢等有害气体也在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医院作为最常用氧的地方,因此我将作品的中心空间打造成病房,用烟雾制造碳燃烧的氛围,用玻璃罩盖住植物其植物产生的氧气通过管道传输到呼吸面罩上面,12棵植物围成一个圆构成钟表的形状,暗涵着空气污染仍在进行。装置艺术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区缓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可以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平衡点。


 

END

撰稿|倪妮

排版|张从如

审核|汪正 宋益民 庄德红

undefined




联系我们

网站: www.szershijie.com

通讯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1530号

版权所有: hg8868皇冠官方(中国)登录入口APP

Baidu
sogou